当你發現脖子、腋下的皮膚變得又黑又厚,甚至還像附著了壹層“泥垢”,怎麽都洗不掉!這種現象被稱爲黑棘皮症(Acanthosis Nigricans)。

其實並不是因爲妳不夠幹淨,而是身體在向妳發出健康警報:妳的血糖和胰島素水平可能出現問題了。

黑棘皮症:

皮膚給妳的“密信”黑棘皮症也被稱作黑角化病,表現爲頸部、腋窩、腹股溝等皮膚皺褶處,出現黑色素沈著和皮膚增厚,看上去就像附著在皮膚上的汙垢。

不僅如此,皮膚的褶皺處還會出現天鵝絨般的增生狀況,摸起來特別幹燥、粗糙,顔色也會不斷地加深,從壹開始的棕色逐漸演變成黑色,有些患者還會出現讓人難以忍受的皮膚瘙癢。

黑棘皮症是一種少見的皮膚病,以皮膚角化過度、色素沈著及乳頭瘤樣增生爲特征‌。

它主要發生在皮膚皺褶處,如腋窩、頸曲側、乳房下和腹股溝等處。黑棘皮症有良性與惡性之分,良性黑棘皮病的臨床表現是短暫的,四肢末端和黏膜很少受累,惡性型則常伴內髒惡性腫瘤。此外,黑棘皮症還可能與遺傳、內分泌、藥物等因素有關。

 

 

 

黑棘皮症常常與胰島素抵抗有關,當胰島素水平過高的時候,皮膚就有可能會出現異常增生和色素沈著。

什麽是胰島素抵抗呢?簡單來說,就是胰島素——這個幫我們把血糖“送入”細胞的“小搬運工”,開始變得不那麽得力,身體需要分泌更多胰島素來完成同樣的任務。而胰島素過多時,就會刺激皮膚細胞加速生長,産生這些黑黑的斑塊。

所以,黑棘皮症的背後,其實是胰島素在發“脾氣”。也就是說,黑棘皮症很可能是在暗示妳:血糖控制不住了!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!血糖控不好,“從頭到腳”都發病!

 

胰島素抵抗是糖尿病,特別是2型糖尿病的前奏。長期高負荷會導致胰腺β細胞功能衰退,胰島素分泌不足,最終導致血糖失控,引發糖尿病。

 

不僅如此,長期血糖控制不好,會損害身體的多種器官。在糖尿病的所有並發症中,糖尿病視網膜病變、糖尿病腎病、糖尿病足是最常見的三大“最佳損友”,嚴重者可導致失明、腎衰竭、截肢。此外糖心病、婦科疾病、骨質疏松、意識障礙等都會找上門,讓妳“從頭到腳”都發病。

 

因此,科學預防和及時治療糖尿病就顯得尤爲關鍵。糖尿病是壹種終生性疾病,合理化用藥治療是控制糖尿病病情的關鍵。

但近年來,我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數量總體呈上升趨勢,這也讓很多患者感到困惑和擔憂。這方面,精准的基因檢測可以解碼個體基因中的相關藥物的代謝能力,由傳統的“經驗用藥”,轉變爲個體化精准的“因人施藥”,遠離藥物不良反應。

 

 

 

黑棘皮病如何治療

 
 

 

黑棘皮病的發病原因暫不明確,目前認爲與遺傳因素、內分泌因素、肥胖、腫瘤、藥物等有關系。其主要好發于腋下、頸部、外生殖器、腹股溝等皮膚褶皺處,多見于有家族史的嬰幼兒、青春期兒童、黑皮膚成人、中老年人、有腫瘤史患者、肥胖者等。在發病初期,患者皮損的顔色爲灰色、棕黃色,隨後皮損顔色逐漸加深,且與周圍皮膚邊界不清。在皮膚褶皺處,可出現天鵝絨狀乳頭瘤樣皮損,且呈不同程度的角化過度,最終可演變爲疣狀贅生物。當皮損發生浸潤時,患者還可出現瘙癢症狀。

 

導致黑棘皮病的病因不同,其治療方法也會有所不同,如藥物性黑棘皮病患者需要停藥;肥胖引起的黑棘皮病,應控制飲食,適量運動,將體重控制在正常範圍;糖尿病等內分泌疾病或者惡性腫瘤引起的黑棘皮病,應該先治療原發病,在去除病因後,患者皮損可能會有壹定程度的緩解或消退。而在對因治療的同時,還可局部外用角質松解類藥物治療,調節局部皮膚的免疫功能,促進皮膚角化功能的正常化。此外,激光治療可以起到改善局部皮膚美觀的作用。

 

爲預防黑棘皮病的發生,日常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如飲食健康、規律運動、避免過度暴露在陽光下等。此外,應注意肥胖、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的預防和治療,盡量減少因此引發黑棘皮病的風險。

 

 

 

越來越黑,小心惡性腫瘤

 

有研究顯示,約20%-30%的黑棘皮症患者與內髒惡性腫瘤有壹定關聯,例如胃癌、肝癌、胰腺癌和子宮癌等。這種情況更常見于中年及老年患者,特別是當黑棘皮症突然加重,且伴隨體重快速下降、食欲減退或不明原因的疼痛時,需特別警惕。

 

惡性腫瘤可能通過分泌異常生長因子,導致皮膚增生和色素沈著,表現爲所謂的“副腫瘤綜合征”。在這些患者中,約60%的患者的皮膚症狀與內髒惡性程度同步進展,約20%的患者的皮膚症狀先于惡性腫瘤數年,另有20%的患者是內髒惡性腫瘤原發,而皮膚症狀是繼發的。因此,如果皮膚症狀伴隨體重迅速下降、食欲不振或不明原因的疼痛,應及時就醫,進行全面檢查。

身體這幾個地方變黑,小心癌變

創建時間:2025-09-27 09:23
收藏